养生资讯

养生资讯

主页 > 养生资讯 >

阳气生发时节,养生保健的要点请收好!

文章来源:未知  点击数: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16

摘自——中国中药杂志
 
       中医讲究时令,调补要顺应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的特点,认为春多风,春阳属肝,其性生发。如今已到寒尽迎春的时节,人体阳气开始生发。中医养生的要点应以调肝助阳气初生及防风御寒为主。
   
       做好综合调护的同时,我们更应注意健康饮食,以理肠护胃、健脾疏肝、扶助正气。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。


 
早春养生:健康饮食五要
 
适当食以通阳

       当下时节最宜食味辛性温之物,起通阳祛寒、暖中除湿之功,既可顾护人身正气、驱邪防病,又能顺应阳气初生,让人体气机与大自然的阳气协调平衡,为适应刚刚来临的春天打下基础。如可多吃葱、姜、蒜、韭菜等,不仅能祛阴散寒,还有杀菌防病的功效。
   
      韭菜:韭菜味辛,能温中行气、散瘀、补肝肾。平时四肢冰冷、腰膝酸冷、便秘者可以在春季多吃一些韭菜。
   
       葱:葱味辛,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,能起到助肝升发的作用。
   
       芥菜:芥菜性味辛温,吃起来有一种辛辣的芳香气味。适当多吃芥菜,有益于肝气循环,增强代谢。


 
进食坚持七分饱
 
        若饮食不节制,吃得太饱就会损伤脾胃功能。中医提倡成人也要“三分饥和寒”。有研究发现,健康长寿的饮食方式是坚持进食量减1/3。因此,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总量的控制,以七分饱为宜。


 
青菜豆腐保平安
 
       俗话说“鱼生火肉生痰,青菜豆腐保平安”,过食荤腥油腻会助湿生痰,更容易出现上火、便秘、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。新鲜蔬菜营养丰富,豆腐味甘、性凉,具有益气和中、生津解毒的作用。


 
清淡减盐要牢记
 
       重盐、重油、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,盐分和油脂摄取过多会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烹饪时应尽量少油少盐,菜肴以水焯、清蒸为主,多采用蒸、煮、汆及凉拌的方式。


 
以茶代饮更健康
 
       俗语说“茶乃百病之药”,茶叶具有提神清心、清热解暑、消食化痰、解毒醒酒、生津止渴、降火明目等作用。此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药茶,如生姜大枣茶、茉莉陈皮蜜茶等。平日里不妨以茶代饮,以茶代酒,更有益健康。
   
       生姜大枣茶:健脾养肝,生姜和大枣能够调节脾胃,所以在回暖的春季泡上一杯生姜大枣茶,能够更好地养生。

 

       枸杞乌梅饮:枸杞是中医里养肝的重要药物,乌梅味酸入肝,以补肝脏,两种一起泡水,能够更好养肝。
   
       茉莉陈皮蜜茶:茉莉花1克,陈皮1克,沸水冲泡后,加入适量蜂蜜饮用,有疏肝理气、健脾祛湿之功效。


 
早春养生:推荐四药膳
 

       山药扁豆排骨汤

       材料:鲜山药200g,太子参10g,炒白术10g,白扁豆15g,鲜黄豆芽100g,猪排骨300g姜、葱、盐、料酒等调料适量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做法:鲜山药洗净去皮切块,黄豆芽洗净,千白扁豆用锅炒至微黄,太子参、白术清水清洗,并与炒过的白扁豆一起浸泡约2小时。猪排骨洗净剁成小块焯水。全部食药材放入汤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大火烧沸后,改用小火煮90分钟,调味即可。
   
        功效:健脾醒胃、扶正祛湿。
  
        韭菜糯米鸡蛋粥
   
       材料:韭菜100g,糯米100g,鸡蛋2个,食盐适量。
   
       做法:韭菜清洗干净,切碎末备用。糯米洗净,约浸泡2小时,倒入锅中,加适量水煮粥。鸡蛋磕入碗中,打散成蛋糊。糯米粥煮至黏稠时,将蛋糊转着圈淋入锅中,煮至蛋花飘起即倒入韭菜末,并加适量盐调味,搅拌均匀即可出锅适温食用。

       功效:补阳滋阴、益气健中。

       参苓白术鸡汤煲

       材料:太子参10g,茯苓15g,白术10g,淮山药50g,鸡肉250g,红枣、姜、葱盐、料酒适量。
   
       做法:中药材洗净后浸泡约60分钟:鸡肉切成小块,在沸水中焯一下捞起;全部食材放进砂煲中,加入清水,大火煲滚后转中小火煲90分钟熄火,调味后即可。
  
        功效:益气健脾胃、消滞开胃。


       二芽山楂排骨汤

       材料:谷芽、麦芽、山楂各10g,茯苓15g,陈皮3g,蜜枣1个,猪排骨300g,姜、葱、盐、料酒等调料适量。

       做法:中药材洗净浸泡60分钟:猪排骨洗净剁成小块焯水;将食材与调料放进瓦煲,大火滚沸后,改为小火煲90分钟即可。

       功效:开胃消滞、助消化、健脾祛湿。


 
早春养生:多按摩这几个穴位

       01 大敦穴
 

       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,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。此穴可以按摩,也可以艾灸,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,可使头脑清晰、神清气爽。


       02 足三里穴

 

       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(即四横指),距胫骨前嵴1横指,当胫骨前肌上。取穴时,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,在腓骨与胫骨之间,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穴。
   
       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,具有调理脾胃、补肝益气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之功能。
 
       03 行间穴

 

 

       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,是一个火穴。肝属木,木生火,如果肝火太旺,就要泻其心火,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。春天肝火盛,会出现牙痛、腮帮子肿、口腔溃疡、鼻出血、舌尖长疱等症,多揉行间穴能缓解上述症状。


       04 太冲穴

 
       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。有人把它比作人体的出气筒,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,是肝经的火穴,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。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,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泻出去。
  
       取穴方法是: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处向脚腕方向推,推到两骨连接的尽头即是穴。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,然后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。


       05 三阴交穴

 

       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;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。此穴位为肝、脾、肾三者经脉交汇处,经常按揉对肝、脾、肾有保健作用。


       06 肝俞穴

 

       肝俞穴位于背部,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是肝的背俞穴。该穴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。肝俞与太冲搭配,在中医里属于“俞原配穴”法,能够补肝阴、养肝柔肝。
  
       它的取法是俯卧位,在第九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处取穴。


       07 太溪穴

 

       太溪穴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   
       该穴是肾的原穴,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。肝属木,肾属水,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,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。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,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。


 
生活中,这些行为会伤肝
 
       最后提醒大家,日常生活中这些行为会损伤我们的肝脏,如果能避免对肝脏的伤害,其实就是对它最好的养护。
   
       酗酒
      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极其不利,酗酒会增加脂肪肝、酒精肝的风险。
   
       熬夜
      该休息时不休息,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,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。
   
       抑郁易怒
      抑郁的人常“肝气郁结”,易怒者则会导致肝气横逆、肝阳上亢。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。
   
       爱吃油腻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吃太多油腻食品,容易导致脂肪代谢紊乱,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。
 
 
 

 
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
2023年2月16日     
上一篇:一片姜贴到这里,睡眠好了,脾胃好了         下一篇: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!巧用葱姜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