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--中国中药杂志
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春养肝、夏养心、秋养肺、冬养肾”、“冬气通于肾”。
意思是说:冬气与肾相通,冬季是养肾护肾的最佳时机,冬季好好养肾护肾,培好身体之根本,来年才能根深叶茂,身强体健。
听到冬季适宜养肾,很多人就立刻安排上猪腰、猪鞭、牛鞭等,来个“养肾大补汤”之类的......等一等!养肾有讲究,乱补不可有,养肾需牢记“四不六可”。
养肾六可做
▋养肾可多晒背
人体背部有许多穴位经络,如督脉,常晒晒这些穴位能起到防寒护肾,补充阳气,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。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晒背时间最佳,此时空气较好,使人感到温暖舒适,时长20分钟到30分钟为宜。
▋养肾宜常运动
冬季适当运动,既可舒展筋骨,流通血脉,又能增热保暖防寒。冬季锻炼以室内运动为主,如瑜伽、养生操;天气晴好时可到户外打太极拳、做八段锦等;如遇大风、大寒、大雾等极端天气时需避免户外运动,改室内运动为宜。
▋养肾多吃黑
黑色食物具有补益肾精、增强体质、延缓衰老等作用。平时可多吃一点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米等食物,有补益养肾,延缓衰老的功效。
▋养肾重保暖
冬季局部保暖不可少,其中颈部、背部、腹部、脚部需重点保暖。对于女性,腹部温暖是避免痛经的有效方式之一,通过按摩脊椎两旁的后腰,可以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肾经起始于足底,需特别注意足部保暖,袜子最好包住脚腕。
▋养肾喝够水
按时饮水是最简单的养肾方法。若饮水过少可能引起毒素滞留在体内,加重肾脏的负担。养成定时饮水和多饮水的良好习惯,切忌口渴才饮水;水份补充及时,有排毒,预防肾脏疾病的作用。
▋养肾睡好觉
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生化、肾精保养有着重要作用。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,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,机体就会损耗气血,肾劳则精损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早睡早起,切忌纵欲,是养好肾的前提。
养肾四不可
▋饮食不过咸
咸伤肾,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,导致精亏于下,虚火上浮,即成高血压、中风等症。所以需要控制盐的摄入,每天摄入食盐尽量不多于6克,适当减少高钠调味品的比例,如食盐、味精、蚝油、酱制品、咸菜。
▋情绪不生恐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原文云:“肾在志为恐”。当人产生恐惧时,会出现下肢酸软甚至大小便失禁的情况,这是恐伤肾的表现。因此,养肾护肾,需尽量避免恐惧情绪。
▋身心不操劳
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后天脾胃运化之精。若身心劳倦,则脾胃受损,肾无以为养,不利健康。
身心劳累有三个方面:身体疲劳、心理疲劳以及房事疲劳,例如过度健身、过度用脑劳心和过度房事,不及时调节,易影响肾功能。
▋平时不憋尿
膀胱中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,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,这时候一定要及时上厕所。否则,憋尿过久会导致膀胱压力升高、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,容易诱发肾盂肾炎等其他肾功能疾病。
健肾三穴位
▋涌泉穴
位置: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2、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。
方法:睡前用手掌来回揉搓脚底,揉搓至脚底发热,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点按涌泉穴,等到有酸痛感时可以停止换另一只脚。
功效:缓解手脚冰凉,补气养肾。
▋三阴交穴
位置:先正坐屈膝成直角,除大拇指外,其它四个手指并拢,横着放在足内踝尖(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的地方)上方,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。
方法:用指腹对三阴交进行顺时针、逆时针各按揉,然后再点按3到5分钟,即按下之后停留三秒然后再缓缓放松。
功效:健脾益血,调肝补肾,亦有安神之效。
▋关元穴
位置:位于前正中线上,肚脐直下三寸处。
方法:以关元为圆心,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~5分钟。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,点按穴位20次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。
功效:补益元气、强身固精、祛寒回阳。
药膳推荐
▋党参枸杞红枣羊肉汤
材料:羊肉500克、党参30克、枸杞子15克、红枣15克、生姜、调味料适量。
做法:先将羊肉、生姜洗净,切成小块,然后与事先浸泡好的党参、红枣同放入煲中,煲1小时后加入枸杞和调味料,再煲0.5至1小时。
功效:补血益气,补肾益精。
▋栗子粥
材料:栗子150克、粳米100克、冰糖适量。
做法:将栗子洗净,切口后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,剥去壳、膜。搁锅,加水,放入粳米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,加入栗子,煨烂成粥。再加入冰糖,待冰糖溶化即成。
功效:补肾强筋,健脾养胃。
冬季养肾重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,药补食补切忌盲目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分清自己所属的肾虚证型,再使用相关药物或食物!
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
2022年1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