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资讯

养生资讯

主页 > 养生资讯 >

阳虚百病生, 几种做法让你找回丢失的阳气

文章来源:未知  点击数:  发布时间:2021-12-16

阳虚百病生,几种做法让你找回丢失的阳气,男女都要看!
 
摘自--中国中药杂志 
 
       有一群人,他们总有这样的烦恼:每当天气转凉,手脚冰凉就会找上门;喝了一杯冻奶茶,过了一会儿就肚子疼找厕所。
 
       明明什么都没做,坐着汗就开始往外冒;比别人更容易生病,每次感冒总少不了他……这些症状看起来毫不相关,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根源——阳气不足,也就是阳虚。
 

 
什么是阳气?
 
       阳,与阴相对,主升、主动、主温。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”,《黄帝内经》中言,人身体里的阳气就像是自然界的太阳,自然界万事万物都靠阳光得以生长。
 
       在人体中同理,人的生长发育,各项生理功能也有赖阳气的推动,如果阳气运行与功能出现了问题,则会使寿命夭折甚至失去生命。故阳气是人生命的根本,阳气是人身体里的太阳。
 
       我们前面把阳气讲得那么重要,那阳气在我们身体中是如何工作的?阳气不足有怎样的表现呢?
 
      “阳因而上,卫外者也”《内经》中言,阳气凭借其上升、向外的特性,发挥护卫肌表,抵御外邪的作用。阳气有卫外的作用,这个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。
 
       阳气的卫外作用
 
       一方面,阳气在人体肌表,维持着机表汗液排泄功能的正常,防止阴液过度外泄。这就好像我们的肌表是一座城墙,阳气掌控着城门的开闭,当我们人体感受到热要降温时,阳气适度打开城门排泄汗液,维持人体正常体温。
 
       若是阳气虚了,城门失控,汗液便不受控制地往外泄,中医有言“气随液脱”,流汗的同时也将人体的气流失了。
 
       我曾遇到过一个患者,就诊时自述自己出汗特别多,平时坐着不动汗也不断往外冒,每天都要换很多件衣服,一看舌头,舌淡有齿痕,这便是阳虚阳气不能固护机表而致的多汗了。
 
 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阳气在人体机表,抵御外邪不让其侵犯人体。中医称外来的病邪为“六淫”,包含了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邪气,人体若感受了病邪,则会生病。
 
       其实病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,如让人猝不及防的降温、突然刮起的大风,但大多数人遇到这些病邪时并不会生病,没有人出门散个步就感冒了,为什么?
 
       因为我们肌表的阳气在保护我们。外邪来到城门前攻打城门,若阳气足,则防守强大,外邪无法入内,若阳气弱,则两三下就被邪气打败,邪气入侵人体则出现发热、咳嗽、鼻塞不通等的症状。
 
       故阳气不足的人容易生病,每到换季时易感冒,流感流行时也易感冒。以前听说过家里的一个亲戚极易感冒,甚至每来一次月经前都要感冒一次,现在想来也是阳气不足的问题了。
 
       阳气温养全身的作用
 
       除了卫外作用,阳气还有温养全身,保证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运行的作用。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”,自然界中太阳给予了万物生长的能量。
 
       回忆一下自己沐浴在阳光中的感觉,温暖而充满力量,若人体的阳气足,脏腑经络亦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常运行。若是阳气不足了,人体失于温养,则会出现怕冷、腹泻、手脚冰凉等症状。
 
 
       现在的人很喜欢喝奶茶等冷饮,一杯冰奶茶下肚,十分解渴,但也伤害了脾胃的阳气。
 
       没了阳气的温养,脾胃功能失常,脾胃虚寒则易泄泻。脾胃本身就不好的人一杯冷饮下肚,不久后便会腹痛腹泻。
 
       在《内经》中,讲述的阳气功能时还举了“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”这个例子。阳气“养神”,温养精神,能使精神充沛。
 
       若是阳气不足的人,常会感觉神疲乏力,什么事情都不想做,昏昏欲睡。阳气“养筋”,温养形体,能使筋脉柔和,骨髓坚固,气血畅通。阳气不足的人,腰酸腿软,不能久站,四肢末端气血不畅,手脚冰凉。
 
     
 如何养阳?
 
       说了这么多阳气的作用,在冬季我们要怎样养好自己的阳气呢?
 
       阳气在人体里就像燃烧着的火堆,火灭了,人就“没气了”。所以想要养阳气,我们不仅要不过度消耗,也要不断增添柴火。
 
       首先是不过度消耗阳气,损害阳气的事情我们不能做。
 
     《黄帝内经》养生法
 
      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”。《内经》中言,冬天的这三个月,是万物生机闭藏的时节,人的阳气亦藏伏于内,所以要“无扰乎阳”。
 
      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冬季日落早,日出晚,而人也应顺应天道,早睡晚起,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,等到气温升高再外出活动。
 
      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”,在冬季人的情志应当像军队埋伏一样,要控制情绪,平和心态,不要过于激动而扰动人体潜伏的阳气。
 
       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,冬季要远离寒冷的地方,不要大量出汗使人体的阳气丢失。在冬季应适度运动,与夏季不同,冬季的运动量不宜太大、太剧烈,不能大汗淋漓,气喘吁吁。
 
       在冬季想要适度运动而不伤阳气,中医养生功法是个很好的选择。在冬季的早晨起床后来一套中医养生功法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易筋经等,在一呼一吸间感受身体的活动,筋骨的放松,情志的畅达,精神饱满开启新的一天。
 
       在不过度消耗阳气的基础上,我们还要懂得适度养阳,往阳气“火堆”中增添柴火。
 
 
  
        饮食养阳
 
        我们可以服用一些甘温、补肾阳、补脾阳的食物来补充阳气,如牛肉、鹿肉、羊肉、山药、茴香等。
 
       《金匮要略》中记有一个药食同补的方子——当归生姜羊肉汤。方中的当归甘温,能补血活血,生姜辛温,能温中和胃,羊肉性温,温补气血。服用能益气补血,散寒活血,冬季怕冷,手脚冰凉的人非常适宜服用。
 
       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萝卜甘凉下气,在服用滋补食物补阳时搭配点白萝卜,可以防止太过滋腻而影响气机运行。
 
       泡脚养阳
   
       我们的脚离心脏最远,气血运行途径长,容易受寒邪侵袭,很多女性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。
 
       冬季睡觉前,用40-5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,可以很好地驱散寒邪,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。
 
       还可以往水中加入生姜、艾叶、牛膝等中药,增加补阳、温通的效果。泡脚后按压脚底的涌泉穴、脚踝的三阴交穴等穴位,可以促进气血运行,驱散寒邪。
 
 
       艾灸养阳
 
       冬季艾灸有很好的驱寒、温通、活血、通络的效果。冬季养阳可以艾灸足三里、中脘、关元这三个穴位。
 
       端坐屈膝,用手掌压在膝盖正中,中指指端外移1横指处即为足三里穴。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脾胃、温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驱邪防病。
 
       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,相当于5个横指的宽度,艾灸中脘对胃部疾病,胃寒呕吐等有很好的效果。
 
       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,也就是四个横指的宽度,是养生保健的要穴。艾灸关元能调理气血、补肾固精,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。
 
       艾灸时间10到15分钟最适宜,冬季艾灸应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防寒保暖。
 
 
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
2021年12月16日    
上一篇:脾虚百病生,身体怎么样, 看看舌头就知道         下一篇:它是癌症最“怕”的事情之一!